close
一塊棉花糖的啟示
在撰寫關於對人性的心理實驗過程中,我突然感到驚駭莫名,因為雜誌上有篇文章報導指出,有些在訓練課程或成功學常引用的實驗數據,可能根本就是虛構的偽科學,其中我們在談目標設定的課程時常引用的「耶魯目標調查」,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。在這個針對1953年畢業的耶魯大學學生所做的實驗,其中有3%曾經寫下他們對未來的明確目標,在20年後,這3%學生的財富比其他97%學生的總合還多。後來有位哈佛大學的教授針對這個調查詳細追蹤,找遍了相關的論文,卻完全找不到這個調查的起源,最後連耶魯大學也在考證後出來澄清說:「我們有充分的信心認為,這個調查從來沒有出現過,我們懷疑它根本就是個迷思!」
話雖如此,我們仍然覺得一個有目標的人會比沒有目標的人活得更積極、更有意義,至少我相信一個對未來抱有美好夢想的人,將更能面對現實艱難的生活。而這些假假真真的實驗,我們當然可以抱持存疑,因為這畢竟是少數人的統計而已,但是我們可能更要在意的是這個心理實驗所意涵的人性,也就是說實驗的結果給了每一個人反省的機會,以及可以改進的方向,如果能喚起積極熱情的行動,避免可能即將犯的錯誤,那麼就持開放的胸襟去相信它,或者就用自己來完成這個實驗吧!
最近出版社寄給我一本書,書裡有許多台灣名人的推薦,包括安麗台灣的劉明雄總裁,出版社的編輯希望我也能談談這本書。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圍繞著一個由美國傑出心理學家──華特‧米伽爾所做的「棉花糖」實驗。這個實驗不是告訴你哪一種牌子的棉花糖比較好吃,或是棉花糖有什麼新鮮的吃法,而是告訴你使人們擁有最後財富與成功的關鍵是什麼?
書裡有二個主要角色,一個是司機阿瑟,他可以在三十分鐘內做完紐約時報的拼字遊戲,半小時內分析拉丁美洲的經濟,他有超強的心算能力,他的聰明才智不亞於另一個角色喬納森;喬納森是阿瑟的老闆,他們一樣很努力地工作,但喬納森卻是位億萬富翁。一個坐在豪華轎車的後座享受,一個卻在前座專心地開車。
會讓喬納森領悟這一切的是,他曾經在小時候成為一位史丹佛大學教授的實驗對象之一,這個實驗是探討小孩子能不能延遲享樂,以及這種心態對其未來發展的影響。進行的方式是一次把一個小孩帶進一個房間,接著有一個大人會進來,在這個孩子面前放下一塊棉花糖,大人會找個理由離開,小孩子一個人留在屋內十五分鐘,如果大人不在的這段時間,小孩子沒有把棉花糖吃掉,大人回來後,小孩子將會得到另外一塊棉花糖作為獎勵。
喬納森那一年才四歲,好幾次差一點就忍不住要吃了,為了轉移注意力,喬納森不斷唱歌、跳舞,後來他果真獲得了第二塊棉花糖。那一次實驗的對象總共有六百名小朋友,教授群們後來持續追蹤這些小孩子的發展狀況,在有效的回收問卷中,這些心理學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結果:
與那些大人一離開就立刻把棉花糖吃掉的小朋友相較,沒有吃掉棉花糖,以及掙扎很久才吃的小朋友,在學校裡都表現得比較好,比較懂得與人相處,也顯現出較佳的抗壓力。這裡突顯出來的是人類「即時享受」與「延遲享樂」的拉鋸戰。棉花糖實驗提出一個清晰的結論:「要預測一個人未來成不成功,能不能克制欲望、延遲享樂是很重要的指標。」
將這個結論運用在生活上,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台灣數十萬的卡奴。過去現金卡的廣告鼓勵人們勇敢消費,結果變成以卡養卡,龐大的利息讓許多家庭不得已走上絕路,造成連政府都要出來協商解決的社會隱憂。看到漂亮的名牌衣服,看到新穎、功能超炫的手機,看到漂亮的鞋子,若是忍不住慾望去購買,就像馬上吃掉棉花糖一樣,當下會感到快樂,但卻為未來帶來更多的隱憂。我有一位從事業務銷售的朋友,經濟狀況並不是很理想,為了讓業務成長、為了交女朋友方便,他選擇用貸款的方式買了一部小車,這也無形中增加了每個月的支出。後來他接到一筆很大的訂單,光是那個月的收入就有五十多萬,為了犒賞自己,他買了一台兼具PDA功能的手機,又買了一雙上萬元的義大利男鞋,他連續吃了好幾塊棉花糖,很快地賺來的錢又不見了,即使已屆適婚年齡,但女朋友總是對兩個人的未來沒有信心。
棉花糖的啟示也可以運用在人與人的相處上,如果我們只專注在賺客戶的錢,只專注在短期的獲利上,而忽略了建立長久的信任關係,這也像是立即吃掉一塊棉花糖一樣。不論是事業經營或是組織發展,我們都不能短視,要相信「信任」是人格中最重要的資產,它需要真誠地付出,不能只考慮單方面的利益。婚姻的經營也符合棉花糖的概念,有人貪圖一時的享受,受不了外在的誘惑而出軌,外觀的甜美誘人卻很可能內含足以身敗名裂的毒藥,能夠抗得住短暫的誘惑,能夠為獲得真正想要的東西而忍耐的人,才能保有財富,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。
一拿到棉花糖就吃掉的人,正在不斷地累積債務,不斷地讓別人對自己喪失信心;要對自己的經濟及人生負責任,我們就應該更有紀律地處理自己的金錢與人生。在賺錢的過程中,不要只陶醉於過度的物質享受,要懂得做有效的投資,包括學習,因為知識是別人永遠帶不走的財富,並且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棉花糖!
棉花糖對四歲的小孩而言是難以抵抗的誘惑,那對大人的你而言,什麼是你生命中的棉花糖呢?想清楚了,就請記得先別急著吃棉花糖!
行動就是力量 Action is Power:
<棉花糖守則> 節錄自《先別急著吃棉花糖》一書
一 要預測一個人未來成不成功,能不能延遲享樂是很重要的指標。
二 成功的人說話算話。
三 不要一開始就把棉花糖吃掉。等待對的時機,這樣可以吃到更多的棉花糖。
四 凡事要從長遠來想。一塊錢的倍數累積三十天,會超過五億。
五 要從別人身上得到你想要的,一定要讓別人想封助你,並且信任你。要別人按照你的話去做,最好的辦法就是說服他們。
六 成功看的不是你的過去或現在。當你願意開始去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時,就是成功的開始。
七 目標+熱情+行動=平靜
話雖如此,我們仍然覺得一個有目標的人會比沒有目標的人活得更積極、更有意義,至少我相信一個對未來抱有美好夢想的人,將更能面對現實艱難的生活。而這些假假真真的實驗,我們當然可以抱持存疑,因為這畢竟是少數人的統計而已,但是我們可能更要在意的是這個心理實驗所意涵的人性,也就是說實驗的結果給了每一個人反省的機會,以及可以改進的方向,如果能喚起積極熱情的行動,避免可能即將犯的錯誤,那麼就持開放的胸襟去相信它,或者就用自己來完成這個實驗吧!
最近出版社寄給我一本書,書裡有許多台灣名人的推薦,包括安麗台灣的劉明雄總裁,出版社的編輯希望我也能談談這本書。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圍繞著一個由美國傑出心理學家──華特‧米伽爾所做的「棉花糖」實驗。這個實驗不是告訴你哪一種牌子的棉花糖比較好吃,或是棉花糖有什麼新鮮的吃法,而是告訴你使人們擁有最後財富與成功的關鍵是什麼?
書裡有二個主要角色,一個是司機阿瑟,他可以在三十分鐘內做完紐約時報的拼字遊戲,半小時內分析拉丁美洲的經濟,他有超強的心算能力,他的聰明才智不亞於另一個角色喬納森;喬納森是阿瑟的老闆,他們一樣很努力地工作,但喬納森卻是位億萬富翁。一個坐在豪華轎車的後座享受,一個卻在前座專心地開車。
會讓喬納森領悟這一切的是,他曾經在小時候成為一位史丹佛大學教授的實驗對象之一,這個實驗是探討小孩子能不能延遲享樂,以及這種心態對其未來發展的影響。進行的方式是一次把一個小孩帶進一個房間,接著有一個大人會進來,在這個孩子面前放下一塊棉花糖,大人會找個理由離開,小孩子一個人留在屋內十五分鐘,如果大人不在的這段時間,小孩子沒有把棉花糖吃掉,大人回來後,小孩子將會得到另外一塊棉花糖作為獎勵。
喬納森那一年才四歲,好幾次差一點就忍不住要吃了,為了轉移注意力,喬納森不斷唱歌、跳舞,後來他果真獲得了第二塊棉花糖。那一次實驗的對象總共有六百名小朋友,教授群們後來持續追蹤這些小孩子的發展狀況,在有效的回收問卷中,這些心理學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結果:
與那些大人一離開就立刻把棉花糖吃掉的小朋友相較,沒有吃掉棉花糖,以及掙扎很久才吃的小朋友,在學校裡都表現得比較好,比較懂得與人相處,也顯現出較佳的抗壓力。這裡突顯出來的是人類「即時享受」與「延遲享樂」的拉鋸戰。棉花糖實驗提出一個清晰的結論:「要預測一個人未來成不成功,能不能克制欲望、延遲享樂是很重要的指標。」
將這個結論運用在生活上,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台灣數十萬的卡奴。過去現金卡的廣告鼓勵人們勇敢消費,結果變成以卡養卡,龐大的利息讓許多家庭不得已走上絕路,造成連政府都要出來協商解決的社會隱憂。看到漂亮的名牌衣服,看到新穎、功能超炫的手機,看到漂亮的鞋子,若是忍不住慾望去購買,就像馬上吃掉棉花糖一樣,當下會感到快樂,但卻為未來帶來更多的隱憂。我有一位從事業務銷售的朋友,經濟狀況並不是很理想,為了讓業務成長、為了交女朋友方便,他選擇用貸款的方式買了一部小車,這也無形中增加了每個月的支出。後來他接到一筆很大的訂單,光是那個月的收入就有五十多萬,為了犒賞自己,他買了一台兼具PDA功能的手機,又買了一雙上萬元的義大利男鞋,他連續吃了好幾塊棉花糖,很快地賺來的錢又不見了,即使已屆適婚年齡,但女朋友總是對兩個人的未來沒有信心。
棉花糖的啟示也可以運用在人與人的相處上,如果我們只專注在賺客戶的錢,只專注在短期的獲利上,而忽略了建立長久的信任關係,這也像是立即吃掉一塊棉花糖一樣。不論是事業經營或是組織發展,我們都不能短視,要相信「信任」是人格中最重要的資產,它需要真誠地付出,不能只考慮單方面的利益。婚姻的經營也符合棉花糖的概念,有人貪圖一時的享受,受不了外在的誘惑而出軌,外觀的甜美誘人卻很可能內含足以身敗名裂的毒藥,能夠抗得住短暫的誘惑,能夠為獲得真正想要的東西而忍耐的人,才能保有財富,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。
一拿到棉花糖就吃掉的人,正在不斷地累積債務,不斷地讓別人對自己喪失信心;要對自己的經濟及人生負責任,我們就應該更有紀律地處理自己的金錢與人生。在賺錢的過程中,不要只陶醉於過度的物質享受,要懂得做有效的投資,包括學習,因為知識是別人永遠帶不走的財富,並且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棉花糖!
棉花糖對四歲的小孩而言是難以抵抗的誘惑,那對大人的你而言,什麼是你生命中的棉花糖呢?想清楚了,就請記得先別急著吃棉花糖!
行動就是力量 Action is Power:
<棉花糖守則> 節錄自《先別急著吃棉花糖》一書
一 要預測一個人未來成不成功,能不能延遲享樂是很重要的指標。
二 成功的人說話算話。
三 不要一開始就把棉花糖吃掉。等待對的時機,這樣可以吃到更多的棉花糖。
四 凡事要從長遠來想。一塊錢的倍數累積三十天,會超過五億。
五 要從別人身上得到你想要的,一定要讓別人想封助你,並且信任你。要別人按照你的話去做,最好的辦法就是說服他們。
六 成功看的不是你的過去或現在。當你願意開始去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時,就是成功的開始。
七 目標+熱情+行動=平靜
全站熱搜